——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中国劳动(劳动部门的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CN中文 - 双月刊
  • 中国劳动(劳动部门的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复合影响因子:1.535
  • 科核AMI扩武B+
  • 知网,万方,维普
  • /副高/无基金 11.5%,/副高/有基金 7.7%
  投稿方式:官网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高频栏目

83.3%期平均发文量2篇

中频栏目

5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6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5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低频栏目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1.5%
7.7%
15.4%
11.5%
3.8%
7.7%
3.8%
7.7%
7.7%
7.7%
3.8%
3.8%
3.8%
3.8%
34.5%
27.6%
13.8%
10.3%
6.9%
3.4%
3.4%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中国劳动》(双月刊)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劳动类刊物。以提升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根本目标,致力于劳动经济、社会保险、家庭服务业、人力资源产业领域研究,关注重大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坚持选题前瞻性、内容原创性、论证严谨性、结论实用性。主要栏目: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中国劳动(劳动部门的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主办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学会
  • 国内刊号:CN 11-3892/F
  • 国际刊号:ISSN 1007-8746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北京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经管
    版面费用:待核实
  • 字数要求:15000以上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1.535
    综合因子:0.704
  • 审  稿 费:待核实
    稿费:待核实
  • 本刊可发:
  • 特殊属性: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https://ldkx.chinajournal.net.cn
  • 官网网址:https://ldkx.chinajournal.net.cn
  • 电话传真:010-64941064(编辑部) (202501期)
  • 电子邮箱:chinalabor@126.com(202501期)
  • 微信公众号:中国劳动杂志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1期):

      https://ldkx.chinajournal.net.cn

      3、刊内电话:010-64941064(编辑部)

      4、刊内邮箱:chinalabor@126.com

      5、出刊日期:双月刊,每年出版六期。

      6、微信公众号:中国劳动杂志

      2025年5月30日星期五

      《中国劳动》投稿指南

      【2023年04期信息】

      一、来稿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本刊坚持一稿专投、反对一文多用,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采用。

      2.来稿应为作者与其合作者独立研究完成的原创作品,内容不得涉及国家机密,也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3.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

      4.建议来稿字数15000字以上,参考文献以近三年的文献为主。

      (二)范式要求

      1.论文正文应包括六部分内容: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理论演绎(理论模型、理论框架、理论视角、假说),实证检验,结果讨论,结论和启示。

      2.问题提出:论述本文研究的重要实践基础、文献基础及选题的意义。论述选题的意义要有事实支撑,切忌泛泛而谈。

      3.文献综述:围绕论文选题,对近5年的相关文献做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文献述评,重点梳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体现前沿性。一般性综述建议并入前言和讨论,有关方法方面的文献并入实证检验部分。

      4.理论演绎:构筑研究该问题的“理论框架”,体现论文独特的理论研究视角、理论研究逻辑和脉络,避免把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相混淆。文中请勿出现知识性、资料性内容和教科书式的描述,以及照搬国外理论模型的推演。

      5.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对“是什么”和“为什么”两方面的问题进行检验。实证检验必须有理论支撑,模型设计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创新性,尽可能运用第一手资料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解释要有深度,与理论分析相呼应。

      6.结果讨论:对实证部分的结论展开讨论,与相关文献的发现进行比对,揭示本文研究的实质性新贡献,讨论本文的新发现对既有理论、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7.结论和启示:“结论”要求语言简练,避免与摘要和前文分析重复,简要归纳论文发现。“启示”或“政策建议”是对全文核心观点的升华和自然延伸,指出本研究可拓展的方向、可应用的新领域,体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要突出对理论发展和实践的意义。

      8.[摘要]阐述明论证方法和过程,突出全文的核心观点和思想精华,字数以300—400字为宜。[关键词]以3—5个词为宜,以紧扣主题和体现论文价值的词语为主。

      9.论文题目和标题不仅高度精炼,而且彼此之间逻辑一致。

      10.使用规范性的学术语言,避免出现大话、空话、套话、虚话,即“正确的废话”。内容精炼,概念要规范,杜绝不规范的概念创新。

      二、稿件格式

      (一)封面格式

      1.标题下面列示作者时,多个作者之间用“ ,”隔开。

      2.[作者简介]格式为:姓名,作者单位+职称/职务。通讯作者,电子邮箱。作者单位具体到二级单位(学院),在读研究生要具体写明“博士(硕士)研究生”;已获学位,要写明经济学博士或管理学博士。文末写上所有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和通讯地址。

      3.[基金项目]仅填写国家级或省部级资助项目,基金项目具体到项目类型(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格式为:项目类型+“具体项目”+批准号:***。

      4. [中图分类号]只填写一个,查询网址:http://www.ztflh.com/。

      (二)正文格式

      1.页面设置。全文请使用M icrosoft Word编辑,纸张大小为A4,设置文档网格每页31行、每行37字。

      2.正文内容统一用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3.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

      4.注释。注释以脚注形式放在当前页,脚注采用①②③编号,连续编号。

      5.表、图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表格式。表名在上,图名在下,五号黑体。表格一般为三线开口表,表体的上下端线使用粗实线(1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中数据小数点后保留至二位数。图、表必须一一标注“资料来源”(一般而言,如果是作者绘制,标注“作者绘制”“作者计算”或者“作者整理”),6号宋体。表、图须随文排,文中应注明“见表1、图1”“如表1、图1所示”等字样,正文文字在前,图、表在后。图、文并排时,左边文字,右边放图。

      6.文中引用文献采用“作者-年份”制格式,具体有“作者(年份)”“作者1和作者2(年份)”“作者1等(年份)”“(作者,年份)”“(作者1、作者2,年份)”、(作者1等,年份)”“Author(年份)”“Author 1 & Author 2(年份)”“Author 1 et al.(年份)”“(Author,年份)”“(Author 1 & Author 2,年份)”“(Author 1 et al.,年份)”等格式。引用参考文献时,中文文献使用作者全名(包括中文文献中的英文作者),英文文献使用作者姓氏。

      (三)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小4号黑体加粗,在正文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另起一行顶格用5号仿宋体排列,序号用“[1]、[2]……”的形式编排。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要与文末列出的一一对应。中文参考文献在前,英文参考文献在后,按作者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国家标准GB/T7714-2015执行。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