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哲学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CN中文 - 月刊
  • 哲学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复合影响因子:2.485
  • AMI顶级C刊北核科核武A+国社科-合格
  • 知网,万方目次,维普目次
  • /国项 50.0%,/省项 8.8%
  投稿方式:官网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高频栏目

100%期平均发文量3篇
100%期平均发文量4篇
100%期平均发文量3篇

中频栏目

33.3%期平均发文量1篇
5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低频栏目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50.0%
8.8%
5.9%
8.8%
26.5%
47.8%
13.0%
13.0%
10.1%
4.3%
4.3%
2.9%
2.9%
1.4%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1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哲学研究》(月刊)创刊于195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国家级哲学理论刊物,是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之一。主要栏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哲学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国内刊号:CN 11-1140/B
  • 国际刊号:ISSN 1000-0216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北京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哲学
    版面费用:不收版面费
  • 字数要求:15000以内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2.485
    综合因子:1.814
  • 审  稿 费:
    稿费:
  • 本刊可发:偏重副高博士及以上
  • 特殊属性: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https://zxyj.cbpt.cnki.net
  • 官网网址:https://zxyj.cbpt.cnki.net
  • 电话传真:010-85195528,010-85195532(官网)
  • 电子邮箱:wephilosophers@126.com(官网邮箱)
  • 微信公众号:哲学研究(zhexueyj)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6期):

      https://zxyj.cbpt.cnki.net

      3、官网电话:010-85195528,85195532

      4、官网邮箱:wephilosophers@126.com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25日出版。

      6、刊内信息: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7、官方微信公众号:哲学研究(zhexueyj)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哲学研究杂志社2025年度重点选题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哲学研究2025年01月28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哲学研究杂志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以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和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目前,哲学研究杂志社拥有《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等期刊,为更好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现将2025年度重点选题胪列如下: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最鲜明的理论品质。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深入推进对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伟大建党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哲学贡献。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坚持“两个结合”,对一系列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如“党的文化领导权”“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作深入细致的学理阐释,积极探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路径。

      三、中华文明特质与形态的中国哲学基础研究

      从哲学角度研究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及其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探索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理论机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拓展深化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研究,积极建设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的内在要求。要立足当代实践,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深厚土壤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锻造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的主体性,创发出凝聚中华文明价值和中华民族力量、回应全人类共同命运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提出中国的哲学方案。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丰富成果,要求我们作出新的理论探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是什么?功能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如何在凸显“中国性”中重新书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如何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理化阐释?通过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等研究,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进而推动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建设。

      六、马、中、西哲学对话中的中国道路研究

      “中国哲学”为中国道路提供思想根据,马、中、西哲学如何形塑中国思想的面貌?又在何种意义上相互融合而锻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追求?创造了什么样的区别于其他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需要我们从哲学高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哲学中国化、中华文化的“两创”进行深刻思考。本社旨在引导学界对马、中、西哲学对话的展开方式和融通内容进行学理上的分析,深入探讨马、中、西哲学的深度融合之于中国道路的影响。

      七、世界哲学版图重绘与西方哲学中国化

      全球化时代要求多元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以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共筑人类文明共同体。在这一新视野下,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文明冲突论的狭隘格局,探索重绘世界哲学版图的路径。西方哲学中国化体现了以文明对话促进思想创造的可能性,也构成了世界哲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社将聚焦相关成果,立足中国传统和中国现实,展示当代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的新诠释,以及在中外思想交汇融合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发展与创造。

      八、文化哲学与文化基础理论研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关注从哲学层面探讨文化形成、发展基本原理的相关研究,强调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国外文化理论的精华,在明确的时代意识和现实意识中发展中国特色文化哲学与文化基础理论。通过对各种文化范式、文化形态、文化批判理论、文化实践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融合发展,为提升中国文化形象贡献力量。

      九、关于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哲学研究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脑机接口等前沿新科技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同时也促使人类重新展开对人本身、对生命本身的理解。聚焦对新科技基本原理和底层逻辑的思考,同时关注新科技在本体论层面带来的哲学变革、对人类本质的影响、与传统哲学的碰撞以及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交叉研究等,以期能够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作出哲学性的审思与展望。

      十、应用伦理学的前沿问题研究

      社会生活的变革与新科技的发展,引发越来越多亟待思考的伦理议题。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抉择、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与数据伦理、基因编辑等生命技术的道德边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生态保护与伦理责任、人口老龄化与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等,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讨论,为未来价值准则、伦理规范、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学理支撑,实现伦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伦理学的相互促进。

      十一、当代美学和美育教育

      中华美学源远流长,塑造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崇高的志趣品格。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博采国外美学理论众长,在美学基础理论和审美实践指导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为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美学,我们聚焦以下选题:对美学理论的当代阐释,当代美学前沿理论研究,中西美学的对话与融合,中华美学的核心精神,中华美学的价值导向和教育作用,中华美学对于当代艺术实践的引领作用等。通过对当代美学与美育的研究,我们希望凸显中华美学的审美理想,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十二、人物专访

      栏目根据各个时期哲学事业的发展态势,遵照现实关怀、学人关怀和学术关怀的宗旨,致力于对哲学各二级学科中具有良好学术影响力和较高学术地位的学者进行访谈,提出具有方向性和引导性的学术创见。栏目力图通过访谈见证哲学在时代中发展转型的基本面貌,从不同的学科背景探讨哲学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忠实记录思想与时代的互动和学术的进步,让栏目中的每一位受访者的思与想带给读者新的思考和新的启发。

      关于本刊内容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体例的说明

      【2025年06期信息】

      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该注释若较短,两行字以内时,置于文中,用括号括起;若较长,超出两行字时,置于页下,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

      2.参考文献注释,其对象包括文中被引用的文献和文中未被引用的文献两种。前者分为“文中提示”和“文后全称”两个部分。

      3.“文中提示”,指一段引文后加括号,括号中注明所引文献的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或页码等,提示读者按作者姓名、发表年份等到文后去查找详细的引文出处。其中:(1)注作者姓名时,中国作者的姓名全部注出,外国作者的姓名只注出姓,名省略。(2)若引文前已明确标出中国作者姓名或外国作者姓氏,括号中可不再重复,只注发表年份或页码。(3)引文前若标明的是外国作者姓名的全称,则括号中须标出姓氏,因为文后参考文献注释是按姓氏排列的。(4)若引文前用的是外国作者的中译姓氏,而参考文献注释用的是原文,则括号中要注明原文姓氏。(5)有些文献,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者姓名已出现在文献名称中,则通常不再注作者姓名,而是直接注文献名称;当引文出处为报纸时,如引自《参考消息》,亦注报纸名称。(6)若同一作者只引一种文献时,发表年份可省略;若引两种以上不同年份的文献时,则要注明不同年份以示区别。

      4.“文后全称”,指完整的引文出处,放在文章末尾,冠以“参考文献”标题。编排规则如下:(1)中文注释与外文注释分开,中文在上,外文在下。尽可能不采用中外文混合的注释。若参考文献为外文文献,注释最好也采用外文形式。(2)每条注释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前后顺序:a.首先是作者姓名。外国作者的姓名通常是姓在名后,须作调整,将姓提到名前,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b.然后是发表年份。如果同一作者有几种不同年份发表的文献,将这些文献都集中于同一作者姓名下,按时间先后标出不同年份;如果同一年份中又有几种文献,则在年份后按时间先后加a、b、c等字母以示区别。c.再后是文献名称。中文注释的文章、著作和刊物均加书名号即《》,外文注释的文章一般加双引号即“”,著作和刊物用斜体字。d.最后是出版地点和出版公司。(3)若文献的作者姓名已出现在文献名称中,为减少重复,一般不再标出作者姓名,而是直接将文献名称提前,此时发表年份就移到文献名称之后。(4)每条注释之间的上下顺序:中文注释按作者姓氏、文献名称或机构名称(当作者署名为机构时)等的第一个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以词典式顺序即A———Z顺序编排;外文注释按作者姓氏或文献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以A———Z顺序编排。

      5.文中未被引用的文献,与文中被引用的文献混合编排,规则相同。

      《哲学研究》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2024-01-23

      1. 来稿须为作者独立研究成果,论文写作遵守相关学术规范。

      2. 作者需按投稿系统提示,填写并上传“论文作者学术诚信承诺书”。请勿一稿多投!

      2. 来稿若为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

      3. 请尽可能以电子文本方式投稿,并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以方便联系。

      4. 来稿字数一般在1.5万字以内,本刊从2025年第1期开始,内文为简体横排,正文为小4号宋体通栏,每页36字*35行。来稿须提供:(1)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5个关键词、中图分类号;(2)英文题目(含副标题)、英文摘要(10~12行左右,内容不必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及关键词。

      5. 论文写作应符合我刊注释体例。相关体例要求及论文模板请在刊物投稿网站下载。

      6. 本刊采用匿名审稿制,坚持择优录用原则,拒收任何费用。来稿一旦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7. 网上投稿成功后,若在45天内未接到本刊通知,作者可将稿件另投其他刊物。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