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N中文 - 月刊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复合影响因子:2.545
  • 北核CSCD科核武A+
  • 知网,万方,维普
  • /有基金 100.0%
  投稿方式:官网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高频栏目

100%期平均发文量4篇
100%期平均发文量4篇
100%期平均发文量4篇
1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100%期平均发文量2篇
100.0%
60.2%
11.4%
10.2%
5.7%
4.5%
4.5%
1.1%
1.1%
1.1%
   
18次 走势图
14次 走势图
7次 走势图
5次 走势图
5次 走势图
5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月刊)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刊物旨在报道天然产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发天然产物研究的广泛用途,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科研、开发、生产的进程,传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科技成果,以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内刊号:CN 51-1335/Q
  • 国际刊号:ISSN 1001-6880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四川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版面费用:
  • 字数要求:14000-30000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2.545
    综合因子:1.753
  • 审  稿 费:
    稿费:待核实
  • 本刊可发:
  • 特殊属性: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https://www.trcw.ac.cn
  • 官网网址:https://www.trcw.ac.cn
  • 电话传真:028-85210304(202506期)
  • 电子邮箱:trcw@clas.ac.cn(202506期)
  • 微信公众号: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s://www.trcw.ac.cn(202506期)

      3、刊内电话:028-85210304

      4、刊内邮箱:trcw@clas.ac.cn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6、官网QQ群:342035423

      7、刊内微信公众号: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5年7月14日星期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1  稿件投递

      请登录http://www.trcw.ac.cn/,作者中心注册账号进行投稿。

      2  稿件撰写

      请进入我刊网站下端“下载中心”下载“论文模板”,文章各部分撰写要求如下:

      2.1  题目

      文题应简单明确,并力求包含尽可能多的内容信息,总字数一般不超过30个字。

      2.2  作者

      本刊允许有两位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均用上标“*”标注在作者署名后(只有一位通信作者也需上标“*”),并在首页脚注处注明其电话、传真、E-mail等信息;

      本刊允许有两位共同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均用上标“?”标注在作者署名后(只有一位第一作者不用上标“?”),作者单位应包括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及工作单位名称前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文稿做出主要贡献,能对该文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

      同时,需将全部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置于英文题目的下方。姓在前,字母均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复姓及双名加连字符。英文工作单位还应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之后加列国名。

      2.3  摘要(Abstract)

      概述文章主要信息,内容包括本文目的、重要方法、主要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等要素。要突出作者原创性工作,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也不得与引言相混;不作评论,尤其是自我主观评价;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本部分要求用叙述方式描述,勿格式化成“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形式。

      为了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英文摘要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尽量详述,尤其是反映文献最重要、最具新意的内容和观点。文字简洁,取消不必要的字句(例如:In this paper、in detail、briefly、mainly、not only… but also等);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重复的单元(例如:用“at 250 ℃ to 300℃”代替“at a temperature of 250 ℃ to 300 ℃”、用“the results show…”代替“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英文摘要多使用被动语态,但要避免出现大量无主语句,且主语不宜过长,以防止头重脚轻;有“and,but,while”等连接词时,前后连接的句子要注意语态的一致性;摘要时态多用过去时,规律性结果用现在时;翻译专业词汇务必查阅工具书、CNKI翻译助手等,选择通用的专业词汇。本刊已被多家国际医药数据库收录,请注意英文摘要的质量。

      2.4  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一般4~6个,其间以分号相隔。中英文关键词应相互对应。

      2.5  中图分类号

      由作者根据文章内容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可进入我刊网站“友情链接”查询。

      2.6  正文

      2.6.1  原创论文(包含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及开发研究栏目)

      报道具创新性的原始研究成果。内容包含引言(Introduction)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思路等内容,杜绝一般常识性知识;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详细描述实验所需用到的材料、仪器及实验方法,使读者能够重复该实验;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将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讨论,突出论文的创新性,如内容较多,可以分别概述。除引言部分外,上述各层次分列标题并按级标注(1、2、3;1.1、1.2;1.1.1等)。

      主要实验用动物、植物、药品、试剂、仪器等应说明来源、品种或规格,研究对象(动植物、微生物)应注明拉丁学名,植物标本应说明鉴定人与存放地点。生药提取物应有质量标准,有显著药理活性的粗提物应注明提取溶剂及相当于原生药量的比例。

      方法尽量简单明了,但应便于他人重复实验。一般方法可引文献,有改进的应突出改进之处,创新的方法应详述。

      本刊对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的实验部分要求包含:仪器与材料、提取与分离、结构鉴定三部分内容,实验数据必须完整可靠,能够保证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唯一性。

      正文及公式中的变量需用斜体。

      多位数情况下,每千位用1个空格,如:1 500 000 千克

      2.6.2  综述

      全面、系统概括和总结某一学科、学科分支或领域特定时期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要求内容全面、时效新。

      综述者应为某一专业领域专家,以本人工作为基础,工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如对来源于天然产物的先导化合物的综述。同时也接受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充分进行文献调研基础上完成的优秀作品,重可读性与先进性。

      我刊对综述的篇幅(包括参考文献数量)原则上不加限制,一般以1.2万字以内为宜。

      2.7  致谢

      对本文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和机构的感谢,并注明研究者所在单位,致谢词一律放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2.8  参考文献

      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并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确保每一篇参考文献引用无误,本刊有权要求作者提供其所列参考文献的所有原文。

      研究论文列出与文稿有关的近期代表性文献即可;综述性文章应尽量引用10年内的文献。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以上标“[1]、[2]、[3]……”标明。三个(含)以下作者时,列出全部作者;四个(含)以上作者时,只列前三名作者,后连“et al.”;著者一律先姓后名,名后不加缩写点;少数民族中本名不缩写,父姓采取首字母缩写。参考文献主要采用英文著录,刊名用缩写。示例如下:

      (主要采用英文著录,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刊名用缩写,中文期刊刊名需给出中文表达。)

      1 Yang Y, Huang SX, Zhao YM, et al. Flavonoids from Lycoris aurea [J]. Nat Prod Res Dev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17: 539-541.

      2

      Jimilihan S,Ainiwaer W,Maierdan Y,et al.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anti-atherosclerosis effect of Cydonia oblanga Mill. in Xinjiang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J].Nat Prod Res

      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31:1783-1790.

      3

      Jiao Y, Wang JD, Deng JP. Effect of different surface treatments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zirconia [J]. J Peking Univ: Health

      Sci (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8, 50: 49-52.

      4

      Morris SA, Curotto JE, Zink DL, et al. Sonomolides A and B, new broad

      spectrum antifungal agents isolated from a coprophilous fungus [J].

      Tetrahedron Lett, 1995, 36: 9101-9104.

      5 Long ZZ. Medical immunology (医学免疫学) [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89: 108-117.

      6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Vol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第一部) [M]. Beijing: 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 2010: 11.

      7 Yang B. Studies on pathogenic toxins of Lecanosticta acicula [D]. Nanj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南京林业大学), 2000.

      8

      Zhu MP.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of Rhodiola

      crenulata [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9 Gao CP. Natural anti-tumor nutrient (抗肿瘤天然营养剂): CN200410016110.3 [P]. 2004-12-29.

      10

      Babu BV, Nagar AK, Deep K,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 computing for problem solving[C]. New

      Delhi: Springer, 2014.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 [R]. Geneva: WHO, 1970.

      2.9  图、表及单位

      2.9.1 图、表

      主要考虑清晰简洁的原则,力求少而精;图题、图注、表题、表栏目及脚注均需中、英文对照表达,并插入文中相应位置。

      请尽量提供原图或其复印件,照片最好用黑白片,显微镜照片应具长度标尺。表格用三线表,栏目项不应有空缺。化合物结构式请优先考虑用Chemdraw编辑(ISIS/Draw也可)。

      2.9.2 计量单位和符号

      按照国家法定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统一规范书写。数字与单位之间空一格。例如d(天)、h(小时)、min(分钟)、kg(千克)、L(升)、mL(毫升)、pH、mp.、mol/L、MeOH/EtOAc 8:2、10~30 mg/mL。

      须排为斜体的有:生物拉丁名的属名及种加词(定名人除外),如: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 Hutch.;基因符号;化学位移δ、偶合常数J;表示旋光性、构型、取代基位置的符号,如:dl-(外消旋)、p-(对位)、R-(顺时针)、S-(逆时针)、D-、L-;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均数±标准差(x ± s)、t检验、概率P、质荷比m/z等。

      2.10  理化数据表示法

      对于已知化合物,应提供其物理性状、结构表征数据及参考文献等;对于新化合物,应提供完整的结构鉴定数据,包括性状、熔点、旋光、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质谱等数据,参照如下:

      化合物1  无色针晶(CHCl3);mp. 152~153 °C;[α]25 D –110(c 0.4,CHCl3);UV(MeOH)λmax(log ε)235(4.23),275(4.18),292(sh)(3.52),325(3.41) nm;EI-MS:m/z 323 [M]+(98),308(28),292(5),262(20),248(21),236(81),235(100),206(17),178(27),88(17);HR-EI-MS:m/z 323.115 2 [M]+(calcd for C19H17O4N,323.115 8);IR(KBr)νmax 1 680、1 040、920 cm–1;1H NMR(400 MHz,CDCl3)δ:8.11(1H,d,J = 7.6 Hz,H-11),7.54~7.28(2H,m,H-9,H-10),7.27(1H,m,H-8),6.59(1H,s,H-3),6.10,5.97(各 1H,d,J = 1.5 Hz,OCH2O),4.86(1H,dd,J = 13.7,4.4 Hz,H-6a),4.44(1H,m,H-5a),3.77(3H,s,NCOOCH3),3.06(1H,m,H-7a),2.99(1H,m,H-5b),2.91(1H,m,H-7b),2.82(1H,m,H-4a),2.61(1H,m,H-4b);13C NMR(100 MHz,CDCl3)δ:143.0(s,C-1),146.8(s,C-2),107.6(d,C-3),30.4(t,C-4),39.2(t,C-5),34.5(t,C-7),128.7(d,C-8),127.8(d,C-9),127.2(d,C-10),127.0(d,C-11),117.3(s,C-1a),127.8(s,C-3a),125.6(s,C-3b),51.7(d,C-6a),135.8(s,C-7a),130.7(s,C-11a),100.9(t,OCH2O),155.8(s,NCOOCH3),52.7(q,NCOOCH3)。

      3  更正与撤稿

      (1)印刷发表的文章均被视为最终版本。本刊一般不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更正或撤稿。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如下所述),也可以更改或撤稿。

      (2)更正。如果文章内存在无意的科学性错误,并且不会对文章的结果和结论造成重大影响,编辑部会尽快在期刊上发表更正启示,详细说明对原文所做的更改,并注明文章的出处。本刊会发布更正后的新版本的论文,并在新版中详细说明对原文章的改动,注明更新日期。更改前的版本也会存档,读者可以直接获取,但引用时,应引用最新版本的文章。

      (3)撤稿。以下情况,编辑部会对文章进行撤稿处理并发表撤稿声明:1)当文章内有严重的科学性错误,以致文章的结果和结论不可靠时;2)对于涉嫌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编辑部会启动调查并发表声明告知读者该文章存在风险。调查结束后结果将被公开。如果确认该文章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将采取撤稿措施并发表撤稿声明。

      4  版权转让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文章录用后,作者需签署版权转让协议(后期提供给作者电子版),自签署之日起,论文全体著作权人(全体作者及享有著作权的作者单位)自愿将该论文的著作权转让给《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以便成果的传播。《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对文章的部分或全文具有但不限于以下使用权:汇编权、发行权、复制权、翻译权、网络出版及信息传播权等,许可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以及网络、数据库系统检索和收录。本刊已加入国内外多个大型数据库系统。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由本刊统一纳入各信息服务系统,故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和网络形式同时出版,如作者不同意将自己的稿件纳入各数据库,请在投稿时书面声明。

      1. 保证本论文内容没有正式发表,且没有一稿多投。

      2. 论文为原创作品且不涉及泄密问题。若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承担。

      3. 保证全体作者的署名及排序无争议。若发生署名权争议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承担。

      4. 保证文稿中所有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文责自负。

      5.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使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第三方及作者本人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CC BY-NC-ND)的方式共享,即允许第三方及作者本人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必须给出适当的署名,提供指向本许可协议的链接,同时标明是否(对原始作品)作了修改。该权益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不得进行演绎创作。

      6. 文章刊登后,杂志社将向作者支付一次性稿酬,并赠送样刊。若杂志社再以其他形式出版该论文,将不再支付稿酬。

      7. 其他未及事宜,若发生争议,双方将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按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8. 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编辑部一旦发现文章涉及泄密、学术不端、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则有权随时终止对稿件的处理,所有后果作者自负。一旦该文章被退稿,本协议自动失效。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