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投稿,上万维,轻松学术交流

严正声明

本站非期刊官网,非中介代理,
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举报微信:13140028228 冯老师

态度公正、信息求实、投稿自助、使用免费
茶叶学报(原:茶叶科学技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CN中文 - 双月刊
  • 茶叶学报(原:茶叶科学技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复合影响因子:1.408
  • 武B+
  • 知网,万方,维普
  • /副高/有基金 7.7%,本科/有基金 2.6%
  投稿方式:Email投稿,官网投稿
  • 栏目频次
  • 一作占比
  • 单位占比
  • 热词

中频栏目

33.3%期平均发文量12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13篇
33.3%期平均发文量14篇
7.7%
2.6%
7.7%
7.7%
7.7%
17.9%
20.5%
2.6%
7.7%
2.6%
2.6%
7.7%
5.1%
31.0%
28.6%
9.5%
7.1%
7.1%
4.8%
4.8%
2.4%
2.4%
2.4%
   
19次 走势图
5次 走势图
4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3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2次 走势图
  • 更多

    期刊简介

  • 《茶叶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60年,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学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产业论坛、历史·文化·思想等。

  • 基本信息

  • 期刊名称:茶叶学报(原:茶叶科学技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 主管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国内刊号:CN 35-1330/S
  • 国际刊号:ISSN2096-0220
  • 出刊日期:
    期刊定价:
  • 邮发代码:
  • 所在省区:福建
    邮政编码:
  • 联系地址:

  • 投稿信息

  • 学科分类:农作物
    版面费用:不收版面费
  • 字数要求:10000-32000
    查重要求:-
  • 复合因子:1.408
    综合因子:1.224
  • 审  稿 费:
    稿费:待核实
  • 本刊可发:
  • 特殊属性: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

  • 联系方式

  • 投稿网址:http://cyxb.fjnyxb.cn/CN/2096-0220/home.shtml
  • 官网网址:http://cyxb.fjnyxb.cn/CN/2096-0220/home.shtml
  • 电话传真:0591-87922801(202502期)
  • 电子邮箱:cy6610388@163.com(202502期)
  • 微信公众号:茶叶学报

审稿时间:暂无参考数据,审稿时间不确定!

投稿难度:网友分享,仅供参考

见刊周期:-

温馨提示以上只是参考信息,实际情况会根据投稿主题、稿件质量和数量、审稿流程有所差异。想获得更准确信息请联系期刊的编辑部进行咨询。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审稿时间:
      是否录用:
    • 见刊周期:
      查重要求:
    •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 稿       费:
      稿件字数:
    • 投稿难度:
    • 该刊可发:
    • 投稿主题:
匿名: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
    •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或邮箱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2期):

      http://cyxb.fjnyxb.cn/CN/2096-0220/home.shtml

      3、刊内电话:0591-87922801

      4、刊内邮箱:cy6610388@163.com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出版。

      6、刊内信息:不收取版面费。

      7、刊内微信公众号:茶叶学报

      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

      《茶叶学报》稿约

      【2025年01期信息】

      《茶叶学报》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自2023年起改为双月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业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2024年复合影响因子为1.408(数据来源:CNKI)。热忱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为本刊撰稿。来稿要求和撰文注意事项如下:

      1 论文内容 来稿要求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合理,在某些方面有创新;综述性文章应是茶学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在相应领域对学科的贡献有独到见解,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

      2 文稿项目

      研究论文书写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与中文一致),英文作者,英文单位全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正文第一页脚注(包括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正文末致谢,参考文献。

      3 论文格式 来稿要求采用A4页面,17榜行距,单栏编排,电子文稿投稿前应认真校对以确保无误;论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和表题、图题须附有英文。撰稿应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用国际通用符号)。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文种,符号的上下标应区分清楚,容易混淆的字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可用至3级标题。字号应用格式:中文题名:小二号黑体,中文作者:小四号楷体,中文单位:小五号宋体,中文摘要、关键词:小五号宋体。英文题名:四号、加粗,英文作者:10号,英文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小五号(9号)。正文:五号宋体(10.5号),一级标题:小四宋加粗,二级标题:五宋加粗,三级标题:五宋。表题、图题:小五宋加粗,页脚、表格、表注、图注:六宋,参考文献:小五宋。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

      4 题名 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能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并附相应的英文题名。

      5 作者与单位

      作者署名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可解答论文有关问题者,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所有作者均须注明所在单位。多位作者如系不同单位,其右上角用数字标注,数字与单位序号相对应。作者单位应写明全称、省份、市(县)和邮编。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13(不宜简略为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所)。英文单位不能简写,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不能简写为FAAS。单位英文部分邮编后要加国别。第一作者还应在文末注明办公室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手机号码以方便联系。

      6 汉语姓名译法 汉语姓名译法采用姓前名后,在正文标题下的作者姓名为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名为两个字时中间加一短线,例如:ZHAI Huqu,LIU Xu,QU Dongyu,GUO Yuyuan。

      7 中英文摘要 论文摘要要求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能较完整地再现论文的主要内容,字数不少于 400 字。

      自 2023 年起,本刊采用结构式摘要,即研究报告类论文摘要中含有【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标识,各标识的内容须用完整的语句阐述;英文摘要也要用完整的句子分别说明研究的【Objective】、【Method】、【Result】和【Conclusion】。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核心内容保持一致,中英文摘要均以第三人称表述,多采用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且不要借助翻译工具进行点对点的直译。综述类论文摘要主要阐明概括性(非指示性)的论述内容。

      8 关键词 3~8 个,尽可能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中英文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

      9 中图分类号 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 5 版)中查找中图分类号,可在 http://www.ztflh.com 的分类检索中查找相应的中图分类号。

      10 首页脚注标识项目 包括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作者除注明上述项目外,还应注明E-mail。基金项目格式:项目来源的名称(项目编号)。

      11 引言

      请尽可能按照“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学术价值或经济意义)、前人研究基础、与本项研究有关的主要作者的最主要进展(应尽可能高度概括性地列出)、本研究的切入点(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或空白)、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在阐述前人研究进展时须有文献支持,尤其国外文献不可忽略。自2023年起,本刊论文引言部分按照【研究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本研究切入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次展开。【研究意义】写明本研究的重要性、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指导意义等;【前人研究进展】是本研究的背景情况介绍,对前人在该领域所做的研究尽可能高度概括性地列出,而不要简单地罗列文献(如“×××用什么方法研究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等”),应自己组织语言阐述研究现状,并标引出文献,近期国内外学术期刊的文献应占一定的比例;【本研究切入点】主要指出前人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或空白,由此导出本研究的切入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说明本研究要做哪些工作,解决什么问题。通过阅读引言,应能让读者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以及本研究在国内外所处的相对水平。

      12 材料与方法 应写清楚试验时间、地点、试验材料与试验条件的代表性及具体名称、试验规模(样本容量)、设计思路、设计方法、重复次数、试验仪器、药品及规格、统计方法等等。倘系借鉴他人方法,应交代清楚参见的某某的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主要叙述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应有基础数据以及依据具体数据统计分析得来的二级或三四级数据,并对统计分析数据之后显示出来的信息予以描述,但不要仅简单重复介绍图表中的具体数据,文字表达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14 图和表 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图表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图和表中的题名需加对照英文。表一律用三线表,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线条图须用计算机作图,计算机作图应能在 Word 文件中打开并能修改,EXCEL 作图要带数据源。表、图中所用文字一律用六号字,中文用宋体(表题、图题用宋体加粗),英文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半栏图宽不超过 7.5 cm,通栏图宽不超过 15.0 cm,照片图如电泳等谱带图要求照片清晰。表中“空白”表示未测定或无此项,“-”表示测定但未测出结果,“0”表示实测值为 0。表(图)内各栏的标目(物理量的名称和计量单位)要表示成“量或指标名称(单位符号)”,如“质量(g)”,组合单位表示成“产量(t·hm−2)”。自 2023 年起,本刊要求:图表的题名、图表内的标目、注释等均需附有对应的英文。

      15 量和单位 按国际标准中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单位不能用中文表示,复合单位一律用幂的负次方表示,如:mol·L−1 ,kg·hm−2;图表中的计量单位置于括号内。文稿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外文字母请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和上下角标,拉丁学名的正斜体应书写规范。首次出现的外文缩写词应同时给出中、英文全称。

      16 讨论

      主要是针对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相近甚至是相反的结论进行评论说明,验证或印证证实了什么,否定了什么,对能够阐述清楚的道理或机制加以阐述,对不明确的原因或不一致之处要进一步分析、解释。如果是开创性的工作,则应该对试验中的得与失、重要的体会与感悟、存在的问题与失误加以阐释,以使同行或读者予以认可,并给予同行或读者某种启示或思考。

      17 结论 应高度简明、扼要。应条理清晰地概括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应将本研究揭示出来的基本信息全部概括性地展示给读者,以便他人引用。结论不是对研究结果的评论,要避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等评论性语言。

      1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表应列出引用的所有的相关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作为参考文献列出(必要时可在正文中用括号加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请遵循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码并在正文引用处的右上角标注。文中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一一对应。参考文献内容为小五号宋体,标点符号为半码输入,每条参考文献左起顶格排;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加方括号,空一字格后接内容。文献作者应列出前3位,多于前3位的后加“等”字。英文作者姓在前、写全称,名在后、仅列首字母,且全部大写。无论中、英文参考文献,均要求内容完整、准确。

      19 投稿与审理 请通过本刊网站投稿(http://cyxb.fjnyxb.cn/CN/2096-0220/home.shtml),或 E-mail 投至:cy6610388@163.com。邮件主题为完整的论文题名,题名后用括号注明作者和单位简称。E-mail 应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人邮箱。自来稿之日起3个月内勿另投他刊,一般投稿 1 个月左右可收到本刊的修改意见书或录用通知,1个月后如未收到,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电话:0591-87922801),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查询。论文刊登与否由本刊编辑部送两位以上同行专家评议和本刊终审后决定。投稿时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也可推荐2~3 位非本单位的审稿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供编辑部参考。来稿经专家审评后,退请作者修改,经终审通过后进入编排、校对流程,出版前将请作者校对并签字。本刊不收取版面费,出版后向作者寄赠样刊两册。

      20 知识产权 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权归本刊所有。本刊出版后将被 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超星、博看网、长江文库以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和全文上网。如作者不同意全文上网,请附说明。

      《茶叶学报》编辑部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埔垱 104 号

      邮编:350013,电话:0591-87922801,E-mail:cy6610388@163.com


    验证码: 点击切换验证码